上海三中院参加“实现‘双碳’目标法治保障”研讨会并签订研究基地合作建设协议

 

 

2022年10月29日,上海市法学会环境和资源保护法研究会、复旦大学法学院和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主办的“实现‘双碳’目标法治保障”研讨会在沪召开。

研讨会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促进完善“双碳”制度体系建设,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主题开展。来自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市高院、市法学会、市生态环境局、市三中院、市检三分院、复旦大学等科研院校,以及外地和本市部分法院等单位共计40余位领导和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进行了研讨交流。200余名业内人士线上参加了研讨会。市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陈亚娟出席并参加“双碳”目标法治保障研究基地合作建设协议的签约仪式。

最高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庭长刘竹梅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最高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建立专门化环境资源审判体系,不断完善环境权益保护法律适用规则,以司法力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助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依法审理节能减排、碳交易、低碳技术、绿色金融等相关案件,促进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最高人民法院目前正在起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稳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健全完善涉碳纠纷裁判规则体系。近年来,上海的法学理论和实务部门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法治研究,推动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深度融合,取得了不少成效并积累了有益经验。

市高院陈昶副院长表示,近年来上海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两山”理念,探索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三合一”专业化审理模式,优化全市的环境资源审判机构格局,推动环境司法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陈昶指出,在司法实践中,生态环境案件中还存在很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对环境资源审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司法部门勇于探索、善于创新,推动建立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希望今后的环资审判中,能进一步深化实务界与理论界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更多专家学者为环资审判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

开幕式后举行了“双碳”目标法治保障研究基地合作建设协议的签约仪式。市三中院与市生态环境局、市检三分院、市联合产权交易所、复旦大学五家单位签订了“双碳”目标法治保障研究基地的合作建设协议。该研究基地将以合作、开放、资源整合为基本方针,开展“双碳”法治领域前沿研究和实务研究。五家签约单位将从人才、资金、场地、组织、活动等方面为研究基地提供全方位支持,不断提升研究基地的“双碳”法治综合研究实力,为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法治力量。

研讨阶段,市三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俞秋玮以“司法服务保障绿色低碳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为题,介绍了司法实践概况和实务中的问题,并就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双碳”战略目标部署,司法服务保障长三角一体化协同发展等方面提出思考建议。

市三中院将持续加强环境资源审判专业化建设,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