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青年党员、团员来到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立地(《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老渔阳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新渔阳里)开展纪念建团99周年暨五四运动102周年主题活动。
位于南昌路100弄2号的老渔阳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是《新青年》杂志办刊地,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在这里出版刊物、翻译、宣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的火种由此悠悠燃起。与南昌路一街之隔的新渔阳里,见证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个早期组织的创建,是团的发源地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策源地。上海三中院的青年干警们在现场参访中,感悟着中国共产党领导青年运动和缔造共青团的百年历史,寻迹着百年前进步青年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革命道路,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建功新时代的决心和信心。青年们还参观了坐落在渔阳里广场的红色文化主题快闪书店“初心书房”,感受了温馨浓厚的红色书香氛围。
【青年感悟】
赓续红色精神血脉,投身司法审判实践
叶菊芬 知产二庭 青年党员
繁华热闹的街道中,静静矗立着诸多红色地标,其中包括位于新、老渔阳里的团中央机关旧址和《新青年》编辑部(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旧址。五四来临之际,我们一群青年党员、团员来到这里,一起穿越百年,回忆峥嵘岁月,体悟共青团、共产党的创建之路,以及一代代进步青年不懈奋斗的历史。百年前,一群平均年龄20出头的年轻人,在这里燃起救国的星火,带着信仰起航。百年后,来自各行各业的奋斗者,在这里追溯红色记忆,薪火相传再出发。在新时代,青年的爱国方式已不再像革命年代的先辈们那样直接抛头颅洒热血,而是根据各自工作岗位的要求,奋勇争先,传承五四精神的荣耀和使命。作为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官,我要坚定理想信念,将红色传统、红色基因融入审判实践,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身到司法工作中,努力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高质量司法实践,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从《新青年》星火初燃到新青年接力新时代
陈兵 申诉审查及审判监督庭 青年党员
南昌路100弄2号是一座有100多年历史的砖木结构旧式建筑,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和《新青年》编辑部在这里成立。穿过天井,踏上台阶,随着讲解员的引导,珍贵历史照片、史料、文物映入眼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这里,陈独秀校对了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大批有志青年共同探究中国的革命道路。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中国共产党走过光荣辉煌的百年历程,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从党史学习中激发信仰、获得启发、汲取力量,理解和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立足本职,踏实工作,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践行党员责任,做红色精神的学习者、传承者和践行者。
践行警旗下的誓言
陈黎超 法警支队 共青团员
100年前,一代仁人志士和早期共产党人在上海渔阳里以无畏的勇气穿透沉沉黑暗。100年后,身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我深受先辈们渔阳里革命精神的感召,从党史学习中寻求方法、坚定信念、强化担当。通过这次参观学习,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能够从平凡的石库门到伟大的天安门,从一艘小小红船成长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就在于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命运。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我作为“沪牌”司法警察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警察的“十六字”训词精神,从党史学习中汲取不忘初心的前进力量,在风云变幻中拨云见日,在百舸争流中力争上游,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与责任,将党史学习成果应用到日常警务保障工作中,为上海法院改革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