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庭法官助理 张凌辰
我是2014年7月份铁路中院工作,也是在2014年底时,在党中央的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下,上海三中院、上海知产法院依托铁路中院成立了。在2014年的12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三中院、知产法院挂牌成立仪式,还和最高法周强院长握了手,心情非常激动。当时,我能深切体会到的就是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党中央把改革法院落在上海体现的是对上海司法建设重视和信任。
从建院到现在的四年时间里,我觉得自己与我们法院是在共同成长和进步。下面,我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总结概括为以下三点:
第一是感受到了三种升级和飞跃。首先是感受到院内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和飞跃,回顾刚建院的时候,我们立案庭最早入驻现在的张衡路地址进行办公,大厅的一边正在接待着当事人,另外一边则是忙碌施工的景象,每天中午吃的是外送过来的盒饭,每天收到的新案子都交给司机师傅送回盛邦大厦,为的是知产庭的法官能尽快熟悉案情,行政庭的张庭则是每天往返普陀和张江,为的是看一看新收的行政案件是不是符合我院受理的条件。可以说,当时的场景历历在目,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大家想的都是如何把事情办好,体现出我们新型改革法院的精气神。现在我们的诉讼服务中心,宽敞明亮,各项基础设施应由尽有,已经完全能够满足当事人的全部诉讼需求。第二个飞跃是感受到院内各项机制制度的完善,作为一家全新的法院,起步阶段各项工作都处于探索摸索过程中,难免出现工作开展不顺,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院领导高度重视机制制度建设,为后续工作开展建立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以我所在的立案庭为例,上诉案件移送工作开始时一直是我院的老大难问题,上诉案件延期移送率和延期移送天数远超指标,院领导先后召开多次专题会研究解决问题,制定了我院上诉案件移送规则,协调整改了移送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现在我院该项指标已处于全市前列,这就是我院制度建设的一个缩影。第三个升级是我院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建院伊始,我就觉得我院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一直走在全市法院前列,不仅对内的智审、电子卷宗深度应用、后勤管理等系统能够服务审判、服务院内后勤保障,对外的远程阅卷、网上立案等系统还能服务好当事人和律师群体,满足各种诉讼需求,同时还具备宣传引导的功能。可以说,这些年的升级进步体现了我们法院始终以当事人的诉讼需求为导向的司法理念。
第二是感受到身份的转变。2014年刚入职的那年我还处于试用期,为了确保三中院建院后工作顺利开展,我被认命代行三中院书记员职责,当时,我和行政庭的陆华也是首批被任命的书记员,并且我们有幸担任了三中院建院后第一起行政案件庭审书记员的工作。15年的7月,我转正后被正式任命为三中院的书记员,同时代行知产法院书记员职责。这也是我的第二个身份的转变。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根据人员分类管理的要求,在16年1月,我转变了第三个身份,就是三中、知产、铁中的法官助理。从此,我们从传统的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审判员的职业发展道路变成了从法官助理到入额法官的转变。在担任法官助理近三年的时间里,我感受到了院内对于青年干警的培养的重视,职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职业道路从模糊逐渐清晰,岗位权责不断明确,可以说一条崭新的职业晋升道路向我们青年干警打开,并且有了为之奋斗的目标。
第三是心态的转变。建院伊始,我将情绪归纳为未知与不安,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全新的案件类型,全新的岗位要求,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安和紧张,为此,我不断鼓励自己加紧学习,提高自己各项工作能力,以适应岗位要求。经过四年的锻炼,现在的我感到的是坚定与收获,有问题、有挑战才能成长,这几年我在领导和老师的帮助下,觉得自己收获颇丰,能有效应对各种问题,这都离不开领导和老师的培养。面对未来,我的心情是憧憬与展望,我们刚迎来的改革开放40周年, 40年的改革开放,40年的风雨兼程,40年的沧桑巨变。我觉得我们院虽然刚建院四年,但也可以套用一下这句话,就是4年的厚积薄发,4年的砥砺前行,4年的硕果累累,我们院还会经历无数个4年,相信之后的每一个4年我们法院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