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三千里 绝不随波逐流水

 

知产一庭  易嘉

 

十年前,我从大学的热门专业计算机与通信工程毕业,选择法律专业研究生继续学习进而报考法院,凭借的是年轻人的一点好奇以及理想。十年后,我坚守法官职业,则是出于我对这个职业的一些了解和热爱。对于法科生而言,无论你选择法院的初衷或现实需求是什么,都应给你最初的职业选择留下足够的时间来磨砺专业或检验理想。毕竟,法院是一个专业而封闭的系统,能够通过号称“中国最难考试”的司法考试以及“国考”公务员考试,斩获公务员资格以及司法资格,最终进入法院实属不易。而是否适合法官这一职业,在法院是否能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到最大,这些都需要时间来检验。

事实上,法院这样一个社会矛盾的聚集地,法科生在其中历练确实能更快地适应和认识社会。在传统的离婚、赡养、继承、析产案件中,你能感受国家房产宏观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利益对人性的冲击;在非传统的信息网络侵权、互联网金融纠纷案件中,你能了解公众观念的变化以及经济形态的转型;法庭上各方当事人的交锋博弈、或坦诚或虚假的表达更让你深刻认识到人性百态。历经一个个生动案例,你将从中学到一些社会学、经济学、甚至心理学的入门级知识,对今后的工作甚至生活都有所裨益。

选择了坚守法院,青年法院人应将心思放在利用身边资源成长和锻炼之上,而非预测未定的司改效果以及纠结去留。在新的司改方案之下,传统的审判员带书记员的师徒模式将被法院人员科学化、精细化分类管理所替代,青年法院人能够以法官助理的崭新角色更快、更直接地参与到案件审理中来。那些熟悉的法律词汇,比如实体法上的权利与责任、诉讼法上的管辖、回避、开庭程序,都不再是纸面概念,而是活生生的实例。

在面对具体的案件时,你会发现,一个纠纷的完美化解,需要运用到不仅仅是法律的多方面知识,以及不仅仅是逻辑的多元化思维方式。在真实的案例中积累知识和经验,青年法院人会逐渐将昔日书本上的情、理、法的条款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庭审驾驭能力、裁判文书制作能力以及诉讼调解能力,由等待遴选入额、辅助裁判的法官助理,成长为言行专业的真正意义上法官。

  在法院里初始入职的部门,不应被视为成长的障碍。如果你在立案庭的信访部门,每天费尽唇舌处理审判事务之外的其他事项,你一定能从杂乱的投诉中梳理出当事人延续诉讼的原因及心理。在未来调解案件时,你将能更好地把握当事人的心理,增加调解成功的概率。如果你在执行庭终日忙于查找线索、与各种拒不执行的当事人交锋,你一定更能懂得当事人究竟需要何种司法救济。

今后走上审判岗位时,你将谨慎得出裁判结果,避免做出难以执行的判决。如果你在综合行政部门日夜埋头撰写报告、材料,联络处理各种杂务,你一定能从全院的宏观角度来看待法院的整体运作。在审判事务需要其他综合部门联动配合时,你将能更好的沟通协调,合理分工,优质高效地完成合作事项。在这样一些岗位上,找准定位,你可能更易做出成绩,获得遴选机会。而以上这些经历和能力,都将成为青年法院人走上审判岗位后的宝贵财富。

入额法官不仅仅代表一种竞争得来的荣耀,更值得关注的是即将加载于我们肩上的沉甸甸的责任。当我们经过法院多年的培养,被遴选委员会从千万人中挑选出来,送到一片更广阔的职业天地中去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检验时,我们应清楚意识到,从入额这一天起就责任在肩,我们要以心中坚定信仰的法律来对抗来势汹汹的舆论、权力的干预,任何时候不能沦为舆论、权力的奴婢;我们要以公正公平的法律良知和人性情怀来化解法律之“恶”,永远避免成为机械冷漠的“法律售货机”。我们更要以一种豁达积极的心态来对待随着司改大潮而来的各种好与坏。毕竟,欲经历司法文明之幸福,必先经历司法文明之痛苦。而这痛苦就是改革。

今天也许不属于我们青年法院人,但未来必将属于法治。即使我们这一代青年法院人注定会成为本轮司法改革中的垫脚石,我们仍应继续谦虚而又充满自信、谨慎却又满怀激情地与司法同行。本轮司法改革注定是风雨兼程的航程,它既需要扬帆起航的指挥者,也需要信仰坚定的追随者;既需要资深法官为改革的稳妥进行保驾护航,也需要青年法官的接力以保证法治事业后继有人。而我们青年法院人,应是这样追随者与接力者的不二人选。

阅读次数:13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