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三中院迎来“一周岁” 创举创业创誉勇当改革前锋

本报记者张敏 通讯员高卫萍

   2015年已接近尾声,全国首家跨行政区划法院——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也迎来了“周岁”。12月28日上午,上海三中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召开建院一周年座谈会。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姜平、市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崔亚东、政法委副书记李红、高院副院长盛勇强、茆荣华等领导出席建院一周年座谈会并调研该院工作。市人大内司委主任委员沈志先、市政协社法委主任缪晓宝、浦东新区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吴福康、市三分检副检察长谈信友、上海铁路局副书记、纪委书记蒋辉等出席。

  截至今年12月25日,上海三中院(知产法院、铁路中院)共受理各类案件2976件,审结2156件,实现审限内结案率97.22%,二审改判发回瑕疵率、生效案件改判发回率、裁定再审率均为零的良好质效。底子薄、人员缺、基础弱,是每个新生事物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上海三中院的秘

  籍就是“创”字上下功夫。

  创“举”:推进改革

  “第一次到法院立案没请律师,心里紧张生怕哪个环节出错要来回往返,还担心什么都不懂遭责骂,现在看来真是多虑了。”张某某是一名行政诉讼案件的当事人,他告诉记者:“三中院建立的一整套便民措施,让老百姓打官司心里更踏实。”

  据了解,他所说的一整套便民措施,全方位地贯穿于诉讼全流程:立案前,有律师和院校学生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帮忙导诉,菜单式的立案清单便于了解所需诉讼材料;立案时,网上清单打印及网上立案免于来回奔波,《登记立案工作实施办法》解决立案“久拖未决”;审理中,《释明规则》帮助明确审判流程,促进尊重裁判结果,《简易程序规则》推动案件快审快结,使当事人快速获得权利救济。

  “现在还可以通过登记身份信息,查阅到案件的实况!”张某某补充道。据办公室主任吴刚介绍说,承办法官根据申请授权后,当事人通过诉讼案卷全流程电子化管理系统,及时查阅案件信息,有需要的还可打印出来。“如此‘互联网+诉讼’的创新探索,还包括以‘随机分案为主、指定分案为辅’的随机分案系统、跨省跨系统远程审判法庭等。”

  “6大类、32大项、100多小项”,勾勒出三中院改革路线的框架图。“我们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刑事、民事、行政的跨行政区划管辖体系;落实包括院庭长常态化办案,审委会及合议庭运行,专业法官会议和法官助理管理等五项制度;同时搭建起由法律志愿服务机制、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和人才培养交流合作机制组成的三个平台。”三中院院长吴偕林说。

  创“业”:精心审案

  立案登记制实行后,行政案件增幅达53.66%;市政府为被告的一审案件224件,为去年两个中院收案数的10倍;动拆迁征

  地补偿等历史遗留问题导致集体起诉、集体闹访……接踵而来的难题,给三中院平添了沉重的结案和维稳压力。

  刑庭法官也一刻不得闲,“庭审从上午9点到晚上9点,中间仅有1小时的休庭时间,三中院的法官还真‘拼’!”一起走私普通货物案件的辩护人如是说。据了解,该案因被告人及辩护人众多,事实调查和法庭辩论就“拉”得特别长。“当晚到家已近10点,次日还要去武进路开庭”,王懿敏是刑庭的法官助理,她告诉记者:“由于张江法庭紧张,一些非重大的刑事案件,就在原先武进路的法庭进行审理。有时,还得去南京、合肥等原铁路中院管辖的基层法院所在地出差,审理二审的涉铁案件。”“张江—武进路—外地”可谓是法官辗转的三个点。

  攻坚克难、稳扎稳打、案结事了是自我要求,法官精心审案、辅助人员及综合部门的通力配合,使审执工作呈现出有序状态。截至12月20日,三中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331件,审结1054件,审限内结案率93.24%,一审服判息诉率73.71%,二审改判发回瑕疵率、裁定再审率均为0。

  创“誉”:请进来走出去

  “三中院的成立本身就是改革很重大的方面,是去行政化的一个重要举措”,“管理模式新、思路新、举措也新。”这是11月底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三中院视察座谈时的发言内容。诸如此类的“请进来”,三中院今年以来已开展多次。开通微博、微信、网站(中英文网站)、手机APP,视频、图文、手机电视直击庭审现场,聘任首批特邀监督员,各项公开措施,将三中院工作全方位纳入到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

  “请进来”的同时,三中院也主动“走出去”,为“一带一路”建设和“法治政府”建设建言献策。今年8月底,一起以市建管委、市政府为被告的行政案件公开开庭审理,与以往不同的是,庭审被搬到了浦东新区党校,近200名政府机关负责人和法制工作人员旁听,庭后吴偕林还在现场以案论法。

阅读次数:9335